错了,错了,健康体检不能再这样了……

时间:2019-12-25 14:10:38 来源: 阅读:7986
关注心理健康,这样的呼吁由来已久。但是,在员工的常规健康体检项目里,却很难找到心理体检这一项。据业内人士介绍,人们很少自发、主动地进行心理体检,往往都是已经出现了心理疾病才到专门的心理门诊寻求帮助。为此,心云通创始人,社会心理服务共享经济第一人梁华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上班族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他说,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班族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如最近我们应一所大学校的请求,对该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参加测评的39人中,有13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有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其中一名中年女教授,近半年感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不时感觉忧愁,还会失眠。经心理体检初步筛查后,发现其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另外,职工通过测评,还能发现自己性格情绪上的一些变化。有一位参与体检的老师称,自己虽然没有抑郁、焦虑情绪,但测评却发现其“敌对”的数值偏高,也有一点偏执的倾向。梁华解释,这里的“敌对”说的主要是性格脾气,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敌对”情绪的大小根据所测分值来确定。
身体出状况,或许是心理问题在作怪
在一些定期体检的人群中,常常会有一些躯体症状,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但检查却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病变。梁华说,实际上,躯体症状常常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比如78%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躯体症状。所以说,如果有找不出原因的身体不适,还应该考虑是心理问题。
他说,我就遇到一位大企业老板向他诉苦,他经常胸闷、胸痛,周身不舒服,什么CT、心电图的设备都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但他的病情一直又在折磨他,让他很苦恼,我就建议他能不能到精神卫生中心去找找心理医生看看。“你的意思是说我有神经病吗?”这位老板不解的问,我解释道:“有时候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反应在身体上的。”他一听,觉得有理,结果到心理咨询中心问诊,被确诊为抑郁症。
梁华说,实际上,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病人,身体上的病痛,往往是心理疾病造成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就有躯体化症状的自测题,它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从而筛查出心理疾病。他指出,情绪可以隐藏,但是躯体的症状是不能够隐藏的,每次心理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躯体的连锁反应,因而在发现不明原因的躯体问题时,也应该考虑心理毛病。
心理体检,企业也有难言之瘾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一般是不会主动接受心理咨询,接受心理体检的。他说,他们曾经对一个单位进行调查,不记名调查了35位市民,10位表示不管保密做得多好,也不会在单位体检里做心理体检,如果自己有需求,会自己单独去心理医院求诊;11位表示如果隐私能得到保护,可以考虑;5位表示自己心理状态一直很好,不需要做心理检查;9位对单位体检质量表示怀疑,认为这种心理体检有可能是走过场,还不如不去。一个调查者就明确说:“我有脂肪肝,即便被人知道了也没关系,但如果我有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问题,我就不想让别人知道。因为心理问题很容易被误解成精神病。还有一位去年刚入职的90后小王来说,她更担心的是心理体检的结果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岗位竞争挺激烈的,如果你不行,立马就可能被淘汰换上新人。如果发现心理有问题或者性格有缺陷,这些会不会成为淘汰我的借口?如果我真有心理问题,我更希望私下自己解决,而不是在职场被放大。”
那么,心理体检怎么做才好
其实做心理体检作用还是很大的,可以了解受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及调整心理状态提供依据,但又要考虑到传统文化习惯。因此,梁华提了以下几方面建立:
一是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更不要相信那些网上的测评。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技术力量强的心理服务机构来进行心理体检服务,并与选定的服务机构签订保密协议。
二是单位要选派一名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专人负责后台管理,对涉密人员要“约法三章”,在所有测试结束后,结果不公布,绝对保密,对测试有异常情况的进行单独约谈,或危机处置
三是要客观对待心理测试结果。心理测试量表仍有其局限性,心理测试结果又因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错报”、“漏报”等情况。被筛查出来的员工,未必都有心理问题,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员工可能因个人有意躲避而未被筛查出来。所以心理测试结果仅作为判断员工心理健康与否的辅助手段和参考依据。
四是对筛查出的可能有问题的职工进行约谈或心理干预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使用心理咨询中的技巧和方法。
五是对确实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员及时与专业心理医院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治疗。

       来源:心云通